阅读历史 |

房家族学。 (第2/7页)

加入书签

一些, 但是从长远来看的话,还是请秀才们来上课更好一些。秀才负责教授准备考科举的孩童, 童生教授识字的人。

那位秀才的话是在县城颇有名的一位秀才, 不仅童生,他还带出来过一两个秀才。这也是房大郎会去请他的原因。

这位秀才姓吴,三十多岁,家里有一位夫人和一双儿女。他其实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就考上了秀才,之后又继续考举人,考了几次之后,就没有再去考试了。他深刻的认清楚了自己读书的水平,而且家里的负担也越来越重,妻子供他读书十几年,眼睛都要熬坏了,儿子和女儿也瘦弱的不成样子。

流芳百世的途径除了自己去考试之外,还可以指望自己的学生。因此,他就开始收费授徒,苦心钻研如何教好自己的学生。一开始来上课的学生不是特别多,渐渐的,名声打出去了,学生也渐渐的多了起来。不过,他坚持每年就收十几个学生,绝对不超过十五个。

他每年带十几个学生,一年收入三十多两银子。房大郎提出来一年给五十两银子,四时衣裳,一家人的吃喝住。

这样丰厚的条件也终于说动了这位吴秀才。

而房大郎不知道的是,真正说动这位秀才的其实是房大郎本身。房大郎如今在县城可不是籍籍无名的小辈了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