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2章 大前门,不稀罕 (第3/6页)

加入书签

设计图纸上可是双炉的设计,这个时代大家普遍用的还是那种圆形的煤球炉。

这里的煤球炉可不是说的蜂窝煤,而是用煤面和黄土按一定比例活成泥后,切成条状物后,放在笸箩里不断的晃动,然后不断地撒上煤面,最终做成球状。

虽然说前几年曾出过一段时间机器压制的煤球,但是因为并不好烧,大家还都是选择这种人工摇制的。

在整个四九城,能烧得起完整煤块的还只是少数,大部分的人家拿着煤票买煤的时候会选择掺上一些煤渣或者是煤面。

相声泰斗马大师就曾经说过一段关于摇煤球的相声,一位女大姐利用自己的姿色哄骗别的小青年,给自己家摇煤球,这不光脏,还一个体力活,干这些活的基本上都是周边郊县的农民,200斤煤球九分钱,每天也赚不了几毛。

当然,这时候也并不是没有蜂窝煤,只不过蜂窝煤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还没有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。

50年代末,四九城就在推行煤改煤政策,纵然在60年代的报章上曾说过,整个四九城有十几万户已经使用蜂窝煤做饭,但是这也只是一小部分,连十分之一都不到。

一个新事物要让广大老百姓接受,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,那些住大杂院的老百姓们依然还是习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