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0章 造田方略 (第1/6页)

加入书签

“绛州府地势北高南低。本文免费搜索: 看书地

其往北八十里,正平、太平、稷山交界处有座云丘山。

云丘山层峦叠嶂、山高谷深,有多条小溪流出,在山下汇成云丘河,绵延数十里汇入汾河。

若修渠百里,引云丘河水入绛州府,可保其两岸超千顷的农田再无干旱。

某想明日起,入云丘山一代实地走访,探查地形,了解民情,制定兴修水利、福及万民之方略。”

马周所说的水渠,并不是后世动不动就宽几十米,深十来米的大河。

而只是宽一丈,深六尺左右的小渠。

别看只是一条百里小渠,也需两千民夫,劳作三月才能完工。

如果没有本地士绅的拒捐事件,敬川说不定就同意了马周的水利方略。

毕竟,怎么看这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。

但问题是,水渠两岸的肥田沃土,超过八成都掌握在士绅一族的手里。

如果真修了水渠,那就是白白为这些土地主做了嫁衣。

大唐从武德年间推出均田制,凡年满十八岁的男丁,皆可授田百亩。

这百亩农田,有二十亩是永业田,属丁户私产,可世代传承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