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6章 历史上对赵高的评价 (第2/4页)
训的角度出发,批判赵高“无过人之志,而居万人之位”,认为正是他德不配位却窃据高位,才导致秦国覆灭、宗族遭殃,将秦朝的灭亡直接归咎于赵高的乱政。曹魏开国皇帝曹丕则将赵高与历史上的伊戾、费忌、江充等奸佞相提并论,指出这些人无一不是为了满足私欲,在宫廷内部兴风作浪,通过残害骨肉、构陷忠良来达到专权的目的,深刻揭示了赵高行为的本质是贪婪与野心作祟。*l_a~n!l^a?n,g?u*o`j′i^.?c~o-m+
孔融将赵高与夙沙卫、伊戾、英布等历史恶人相提并论,着重强调被刑之人因心怀怨愤易生恶念,而赵高正是其中危害极大的典型,将其视为祸乱天下的罪魁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,在檄文中痛斥赵高“专制朝权,威福由己”,指出他在秦朝末年独揽大权、肆意妄为,使得群臣迫于淫威不敢直言,最终导致秦朝在“望夷之败”中走向灭亡,祖宗基业毁于一旦,留下千古骂名。
唐太宗李世民以史为鉴,将赵高杀害秦二世与董卓鸩杀汉弘农王的恶行相提并论,认为这等行径人神共愤,即便相隔不同朝代,也同样令人义愤填膺。柳宗元则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总结教训,指出胡亥因重用赵高、诛杀李斯而亡国,深刻揭示了用人不当对国家命运的决定性影响。元稹更是对赵高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