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99章 秦未农民大起义的原因(一) (第3/6页)

加入书签

率领900名戍卒前往渔阳戍边。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他们在途中遭遇了连绵的大雨,道路泥泞难行,行程被严重延误。按照秦朝残酷的法律,“失期,法皆斩”,也就是说,一旦延误了戍边的期限,所有戍卒都将被处以死刑。+丸′ ! \鰰?占+ *耕?鑫′嶵¨筷,面对如此严苛的法律和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,陈胜和吴广陷入了绝境。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,陈胜振臂高呼:“壮士不死即已,死即举大名耳,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”这句充满反抗精神的口号,犹如划破黑暗的闪电,瞬间点燃了积压已久的民怨,激发了戍卒们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。他们决定不再做任人宰割的羔羊,而是要奋起反抗,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。

陈胜、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看似是一场偶然的大雨导致的延误,但实际上,这场起义具有深刻的必然性。首先,秦朝法律的严苛性早已使普通民众失去了任何容错空间。秦律的条文细密而残酷,从徭役期限到日常行为,几乎无所不包,稍有不慎便会被处以重刑。这种不合理的法律制度,将无数走投无路的百姓逼上了绝路,最终只能选择反抗。其次,“天下苦秦久矣”早已成为社会共识。秦朝的暴政,从经济上的沉重赋税、徭役,到政治上的严刑峻法、官吏腐败,再到地域上的歧视政策,无一不压迫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