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0章 【加大力度】 (第2/5页)
地产公司都比历史减少了两成以上实力;那些中小地产商甚至减少了三四成的实力,有的甚至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。
1975年下年半,地产涨势很猛,让林荣亨确定历史已经改变,自己也需要作出针对性的措施。
原本历史上,香江的地产其实在1981年下半年,就已经开始下跌(微跌或原地不动),第二年的中英谈判不过是开启了暴跌模式。
这一世,以恒大地产的力度,相信1980年下半年,香江的地产就会开始饱和;那么距离中英谈判还有整整两年,在这两年里,香江的地产只能下跌,跌幅可能在15%左右,但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暴跌;直到中英谈判,一定是比原历史跌的更猛(前世:地价跌幅在40%至60%,工业用地个例跌幅最高90%,楼价跌幅40%,租金跌幅25%...)
林荣亨及时改变策略,让恒大地产在1975年下半年加大开发楼盘的速度;甚至,林荣亨已经计算出,恒大地产在未来几年的发展地产纯利:1976年约1.5亿港币、1977年约3亿港币、1978年约6亿港币,1979年约8亿港币,1980年约10亿港币,1981年约8亿港币.....(作为参考,前世新鸿基在1980年纯利5.5亿港币。)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