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25章 名声 闲谈 (第2/5页)

加入书签

英雄气概,实际上相互厮杀太狠,并且世家豪族的势力在三国末期达到了巅峰,导致有才能之人无法上进,无能之辈充斥朝堂。

两晋时期,尤其是西晋时期,更是不堪。

裴矩、何稠也都是世家名门,其中裴矩出身闻喜裴氏,何稠也是豪族子弟,但他们都知道两晋时期世家把持朝堂的危害。

所以做事的时候,总会给出身底层的人留下一点余地。

而寿春的诸葛诞、王基从小到大接受的便是世家豪族的教育,行事作风和淮军格格不入。

让他们归附,固然有可能成功,但不利于淮军内部的团结。有可能出现很大的隐患。

如果诸葛诞未来对王景不满,再次发起反叛,传出去肯定会对淮王的名声有所损伤。

既然有实力把他们在战场上解决,淮军中枢,包括裴矩自然不希望留下隐患。

至于朱异和文钦父子,历史上的评价都不错。

尤其是文钦的儿子文鸳,在演义中堪称以一敌万,在司马师大军中杀了三进三出,在邓艾军中来回自如,简直是赵云在世。

据说冲入大军时,司马师有眼疾,刚动完刀子,被这么一吓,顿时眼珠崩出,回军的路上就死了。

后来文钦被诸葛诞所害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