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克洛宁战略 (第5/16页)

加入书签

受众,那么这只会引起民间怨气,反而不好。所以我认为,有必要建立面向公众的医疗体系。”

人族是需要医生的,萧云当初从克洛宁征召女工男工时就把医生请了过来,如今两厂厂医已然扩充到四位,两两值班,工人们头疼脑热时可以上医生那儿看看病。

而“”的伯爵领,连本地土著带从外面薅来的移民加起来小三十万,居然连个医院都没有,这必须不行……

但是你说要在“”的伯爵领上搞医院吧,也不实际。因为这三十万人不是集中居住的,对领地统治层面还比较浅的“”还搞不出能集中十万人以上集中居住的城市来……财力、基建条件方面也不允许,不事农耕的城市居民要是没有乡村输血,分分钟饿殍遍地。

那么最实用的办法就是搞下沉到乡镇的卫生所(以孕产中心为主),和培训赤脚医生了——虽然有些土味十足,但新中国赤贫的前三十年,国民医疗就是靠赤脚医生支撑的!

克洛宁不缺乏因逃避教廷迫害而躲过来的医生,当然,好点儿的医生都是蹲瓦伦丁这种大城市的,年薪按金币算,且绝对不会肯走乡串户地为贫民服务。所以萧云给出的建议是,聘请这些医生当老师,再从领民中挑选聪明机灵的年轻男女学习常见病问诊、配药等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